搜索内容
搜索类别


当前位置:HOME > 新闻中心

张家政方淑娥夫妇:公益爱心倾注乡村大地

发布时间 2015-01-05

巍巍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罗田县匡河镇,有一座闻名鄂东的佛教名山——观音山,观音山下的四口塘村,有位六旬老人张家政,四十多年如一日,他坚持用心传播“善德文化”,追求卓越,乐于奉献,无怨无悔,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家乡这片热土,受到父老乡亲高度点赞。

    张家政先后担任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摄影艺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中医药研发协会会员,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会员,湖北省收藏协会会员,黄冈市作协会员,黄冈市佛教协会会员,先后是28个群团组织会员。其摄影、文学、新闻作品60余篇,被中央和省、市、县级报刊、网络、文学期刊采用,获得各级表彰13次。

    巍峨壮丽的观音山是鄂东佛教名山,海拨722米,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民间相传是观世音、观海音、观潮音三姐妹修炼成佛发源地之一。观音大士秉承“大慈大悲,普渡众生,行善积德”的佛诣,恩泽观音山方园百里的黎明百姓,观音菩萨在这一带信众心目中,是一方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观音佛教信仰深深扎根在这片沃土之中。秀美的自然风光,美丽的神话传说,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虔诚的观音心灵崇拜,孕育出一种原生态地方文化——观音文化。在这片佛教热土上传承千年,历久弥新,佛光普惠。

    张家政从小受善德文化熏陶感染,耳濡目染观音佛念。从家风家教中走向社会,在人生的历程中始终以观音善德标准为人处事。64岁的张家政,戴一幅高度近视眼镜,清瘦的面容挂满豁达乐观的微笑,岁月的风霜染就满头花白头发,花甲的年轮镌刻了面部皱纹。他先后从事摄影、收藏、书法、法律、文学创作、新闻报道、诗歌、中医药研究,农忙时干农活,兼营小卖店,赌博牌桌不拈边,钓鱼耐不住性,把个小庭院打理得像花果山后花园,还兼个体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

    在匡河镇提起四口塘村的老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成日东游西荡,人送绰号“万金油”、“货郎担”,样样搞,头头钻,头衔一大堆,成天忙得团团转,他到底图个啥?

    家庭影响决定人生志向,他父亲张达武曾是鄂豫皖边区第一届苏维埃农会主席,带领穷苦百姓闹翻身求解放,同反动派英勇斗争,为的是让乡亲们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张家政1966年自学中医,1982年领到个体行医证,救死扶伤,为乡亲们解除疾苦,亲自上山采药,寻遍民间秘方、单方、验方,行医48年,治病救人千百次,为226人免费送医送药,折合人民币22780元,高尚的医风医德得到了患者群众交口称赞。

    1982年张家政担任英山县红山镇红桥村村卫生室赤脚医生三年间,因该村地处大山之中,交通不便,条件极为艰苦,缺医少药,是一个多年没有医生的医疗卫生空白村,三年来为村民治病90%赊药欠账,连进药成本也难以周转,不仅白白做三年义务,还欠下一万多元债务,经济结据,生活艰苦到了极点,人家接连写了三封信给他,没有钱回信,实在惭愧,最后只好忍痛割爱,把收藏多年的书报,还有清代报纸变卖出售,总算渡过经济难关,2万多元的药费欠账只好全部免送。

    张家政救死扶伤,40余年为乡亲们解除疾苦,只要病人家属一个口信,一个电话,他会迅速放下手中的事,立即前往,待患者如亲人,先后为266位贫困患者免费送医送药,折合人民币22700余元,经他精心医治的大病重症,凝难病患者440余人,其中有喉癌,食道癌病人13人,取死回生。治疗坐骨神经170例有效痊愈,40多人出现病情好转,为治疗被毒蛇咬伤者不惜用口吸毒,至今落下牙痛口腔溃疡后遗症。

    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老百姓的冷暖疾苦,对弱势群体时刻伸出温暖的双手帮扶一把,从不图别人的报答。开小卖店十年里,对本村贫困户、孤寡老人、大病患者,不是登门送医送药送温暖,就是按最低优惠价售货,或送米、面、油、盐、洗衣粉、火柴上门慰问,有14户得到他家关照,多次为本村建桥修路捐款捐物出工,累计人民币7300余元。

    为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帮助贫困群体。张家政出资2400元,购买杜仲、白果、桅子、柑桔苗木,免费发送23户村民栽种,还义务提供技术指导。23年来为困难家庭借给应急周转现金五万余元;15年为村民免费来店接打电话2440人次,10年为村民免收邮政报刊信件包裹代办业务1126次;为他人垫付报刊电话费5300余元至今未收回;自费购置有线电视设备器材2万余元至今未返还;为建移动基站建设款7000余元未获补偿,向村民免费发放农业科技书刊140本。

 宽厚仁慈的长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老人。他为留守儿童和在校学生带来了父爱如山的回家融融暖意。由他组织发起为本村小学生及留守儿童教练毛笔字活动,受到学校和家长一致赞同,他亲临学校课堂,手把手精心指导,如何握笔下笔运力,心脑合一,鼓励孩子学古文,背古诗,传承国学,弘扬国粹,不辞辛劳,并对小朋友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认真学习国学的进步学生,发给奖状和笔本小食品奖赏,提高他们热爱国学积极性和兴趣。

    自费开办个体农家书屋,提高村民看书学习阅读兴趣,用知识文化提高村民素质,把善爱倾注乡村大地。张家政和女儿张安平为开办农家书屋,前后自费投资87000元,自费订阅报刊杂志30多种,把多年藏书全部奉献出来,腾出家里一楼房屋,买书柜书籍,为村民提供全天候免费借阅服务。每天来书屋借书看书的既有本村读者也有外村村民,有时只要一个电话,他会热心送书上门,从不收取一份钱的报酬,道一声谢谢是对他最大的奖赏。他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提供精神家园,寒暑假期间,留守儿童在这里渡过了思念父母的难忘时光,空巢老人在这里挂满了久违的欢笑,他不厌其烦地为老人孩子端茶送水,搬桌椅板凳,找书归类登记,光借书登记册就写满了密密麻麻好几本。

    张先生的个体农家书屋,已有各类藏书10173册,报刊30多种,涉及科目有历史、政治、时事、法律、医学、农业科技、国学方面,书屋环境干净整洁,书柜书籍排列整齐有序,分类编目层次分明,墙上挂满了书画摄影作品,小小的书屋散发出浓浓的翰里书香,文化氛围如春风扑面,四口塘村村民,在他的农家书屋带动影响下,全村有24户通过农家书屋学习种植、养殖,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在“书老师”的引导下走上了小康致富路。通过借阅法律法规书籍,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权12件。在农家书屋的关心召感下,四口塘村出现了学法律,学农业科技,读书看报的热潮,呈现出家风好,社风正,民风淳,健康向上的大好局面,到处是一派和谐安详,繁荣兴望的新气象。

    张家政把毕生的经力献给了文化公益事业,其精神难能可贵,其感情致真致诚。目前他正在加紧整理出版《罗田古城》、《细说匡河》、《万密斋养生》、《乡土俗言》、《医路见闻》、《痰病新治》、《图片新闻》等著作集。

    张老与收藏结下41年的不解之缘,有人识得金相玉,有人不知为何物。在一般人看来,一件黑不溜秋东西,全当垃圾废物品随手扔掉,可在张家政眼里是黄金宝贝,不亚于发现了新大陆,新亮点。他相机不离手,走到哪里拍到哪里,照到哪里,很多精彩的一瞬被他定格在永恒之中。他一边拍摄一边关注收藏物品,40多年来他爬山涉水,寒来暑往,走村串户,足迹踏遍大别山中的山山水水,不耻下问地收集古籍工艺品,多次抢救被别人当作废弃物险遭毁灭,且具有收藏研究价值的工艺品古籍。他前后收藏各类书籍10173册,报刊27000多份,古董工艺品880多件,其中收藏的有1946年的《晋察翼日报》和“文革”小报数十份,唐三彩数件,唐宋元明清近代陶瓷器,名人书画手迹、挑花布艺、文房四宝、民间民俗工艺品等。有些已成为人间孤品,为中华民间国粹传承积累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他有一句口头禅:“那是我与该物有缘相见相得”。张先生潜心收藏古籍线装本木版铜版医书46套,其中有明朝万氏医书13本,无私捐献给罗田县卫生局,成为万密斋养生博物馆镇馆之宝,受到了县卫生系统表彰。

    走进张家二楼陈列室,好像走进了一座图书馆和民俗博物馆,映入视线完全被古籍书画,工艺品摄影作品,聘书和获奖证书所占有,各种古籍在陈列柜里,琳琅满目,整个陈列室凝聚张先生对收藏爱好的毕生心血,以及对收藏事业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

    张先生与古董结缘,与这些陈年旧物有着亲密难舍的爱物惜物情结。闲暇之余,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东瞧瞧,西看看,小心抚摸着心爱的宝贝疙瘩,有时一个人自言自语,好像是与它们沟通交流对话,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洪落荒历史年代,任凭思绪在浩瀚天空中飞翔,其中乐趣只有收藏者才真正体会到。

    张家政爱上摄影从1973年开始,41年来他踏遍祖国名山大川,12个省市留下他摄影足迹,前后拍摄有24100幅图片,有4件摄影作品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奖励,他用镜头记录下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祖国80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定格人间世界精彩瞬间。

    张家政不仅是一位文化战线老园丁,而且更是一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老人。他积极参加黄冈市佛教协会组织的社会捐助慈善活动,多次为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大病学生捐款捐物,慷慨解囊,向社会弱势伸出援助之手,积小善存大德,把善德大爱无私奉献给人间大地。多次自掏路费为残疾人跑路办事办证,不言回报,他有句发自肺腑的感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深受佛教文化感染影响,以他为首筹建的4座寺庙,带头捐款捐物,义务出工得到信众拥护响应,他严肃地说:做庙信佛是信仰崇拜,不是为了从中捞取好处,并不是搞封建迷信。为了使大家多积德,行善举,少作恶,少犯罪,筑牢精神安全防线,弥补法治不足,给人精神安慰,使大家相互包容和善,把关爱留给他人,共建和谐社会。

    家和万事兴,夫唱妇随。其妻方淑娥67岁,曾当选乡人大代表,在家是位贤妻良母内贤助,是四口塘村女能人。把个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小卖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垸中邻里热心助人,调解邻里矛盾纠纷是行家履手。在农村左邻右舍之间少不了嗑嗑碰碰,因猪鸡牛羊侵害,田相界地相连,小孩子打架闹矛盾,夫妻争吵不和,婆媳关系闹僵,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小事时不时找上门来,请方妈理论调解。方淑娥会放下手中活计或碗筷,热情招呼来人座下来慢慢说,亲手送上一杯热茶,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各自陈述,苦口婆心地做双方当事人思想工作,寻找各自的共同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合乡情、亲情,促使当事人握手言和,来人带着哭脸而来,挂着笑脸而去,经方淑娥亲手调解农村纠纷案件前后97件,把小纠纷化解在大矛盾萌芽之中,为促进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做了一件有益于社会人民的大好事。

  热心助人的方大妈,是乡村邻里人际关系润滑剂,矛盾纠纷的减压阀。垸中邻舍只要有人到她家借东西,只要自己有的东西,就算自己正在急用,也会先借给别人,雨伞、草帽、农具不知借落多少,有时忘记找人送还,已成家常便饭。

    因方家开店安装有电话,记不清多少次免费为别人提供接打服务,有时村民找泥工、木工、铁匠、请兽医、医生、农忙季节找帮工,找到方家店里查询电话号码,夫妻俩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查找联系。因张先生经常在外面跑,接触人和事多,平常留心记录好多单位和个人联系信息,闲时办急时用,有事找方家,已成为四口塘村村民的精神依赖,张家政总是在别人需要时及时出现。

    方淑娥不仅是一位农家好大妈,更是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她在村民中威信高,办事正直公道,敢于直言,为匡河镇社会事业和民生,多次向县乡两级政府提出建设性议案,受到县乡两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关注,通过她努力建言献策,最终得到落实解决。

    2014年一个寒冷的冬天,张家政得知本镇花屋河村一名妇女失踪,他焦急不安,到当事人家中了解有关情况,义务出路费到县公安局反映失踪信息,办理报案手续,经过公安机关协查搜寻,得知该妇女在广东某市去向,为失踪家属报了平安,全家老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当事人家属拉着张家政的手下跪感激,感谢张先生大恩大德,并当场拿出现金酬谢,被张家政婉言回绝。

    书香门第,文墨世家。女儿张安平小学毕业,13岁到河南少林武术学校学习,16岁到湖北武当山医武学校深造,师从校长原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主任记者兼武当功法委员会主任皮治洪,皮校长是湖北著名藏书家,家有藏书四万余册。他博学多才,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武德高尚,建议张安平多读书、多买书、多藏书,不断丰富自己,提高知识修养。幼时承蒙叔爷爷抗日名将、黄埔军校高材生、将军书法家张绩武先生的教育感染,张将军常教导她:“诗书为至宝,经史是良田”。经常聆听著名学者伯父张晓楷的教诲:“穷莫卖书留子读,老来栽竹与人看”。安平从小深受书香门第教育影响,从此与书结下了深情厚谊。

    父母言传身教是子女的指路明灯,潜移默化感染给下一代。儿子张安定受家庭耳濡目染影响,对书画产生浓厚兴趣,先后就读于湖北李时珍医士学校,罗田职业高中,入伍后从事军医职业。由于他刻苦钻研,勤奋练习书法,被中外青年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先后参加海内外书法联谊会会员,中国农民书画家协会会员,其书画作品九次获得国家级大奖,部分作品被国家有关单位收藏出版。安定转业后从事司法工作,现任武汉北京金台律师服务所高级律师。崇高的法律道德品质,敢于为社会伸张正义,依法维权的敬业精神被客户称道。2014年黄冈市一家污染企业出高额代理费请他当代理人,被他拒绝,他义无反顾地承接为农民工免费讨薪案件,义务出庭打官司,还为当事农民工原告提供吃住。多次为农民工讨薪,为因工伤亡工友及交通事故当事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在漫漫的讨薪理赔路上,张律师为弱势群体尽力多争取一份补赔是他唯一的心愿。有时为了一件案件,息诉结案不辞辛苦地跑前忙后,找双方当事人协商调解,做大量细致工作,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合法律法规政策,更照顾人性的一面,做到每一件涉及弱势群体的案件办结,向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法律的天平始终偏向弱势群体这一边。

    人们称赞:张家政先生一家人的热情温暖了众乡亲。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地址:武汉市光谷大道50号
电话:027-50669662   15927200997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