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内容
搜索类别


当前位置:HOME > 新闻中心

政府补贴 老人乐享专业护理家政等上门服务- “虚拟养老” 渐入生活(组图)

发布时间 2014-11-20

在昌海里社区,卫生站的医护人员正在为空巢老人进行健康检查。
在昌海里社区,卫生站的医护人员正在为空巢老人进行健康检查。
上门为老人体检
上门为老人体检

  养老不离家,是老人们的愿望,也是政府提出的主要养老模式。自2012年本市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专业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也称为“虚拟养老院”),目前已有14家养老机构参与进来,其中,国办机构3个,社会办机构11个。而“虚拟养老院”作为一项创新福利政策,将在全市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本市老年人口已超过200万,平均五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在老龄化加速的情况下,传统的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更多家庭的需求。

  天津市养老院院长孙兆元告诉记者,虚拟养老院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它将社会上的相关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居家养老的专业化。和传统的养老方式相比,虚拟养老院更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投资少、服务范围大,老人在家就可以挑选、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拿天津市养老院来说吧,全院共有床位850张,全年基本很少有空位,但也只能解决不超过千人的养老问题。对于全市90%以上的老年人来说,这些养老院无异于杯水车薪。如果建设新的养老院,投资于土地、设备、人员等方面资金不是小数。”孙兆元告诉记者,虚拟养老院算是一项普惠政策,老人在家养老,不仅可以摆脱入住养老院的陌生感和不适感,也可以享受到与养老院同等规格的专业服务,所花费的钱也比入住养老院少一些。

  以本市首家虚拟养老院为例,这座坐落在西青区杨柳青的两层小楼仅有200平方米,刚成立不久即可为8000名老人提供服务,随后更是将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记者了解到,该虚拟养老院其实就是一个指挥中心,并没有老人实际入住,所有“入住”老人的资料都在电脑里,老人家里的专用呼叫设备随时可以向这个中心传送需求信息。虚拟养老院则负责各种社会服务资源的筛选、整合,然后,工作人员会根据老人的需求以及所在社区的地理位置,通过网络平台将订单派发给离他家最近的一家服务公司。

  天津市老龄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绝大多数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中对家庭养老是情有独钟的,而虚拟养老院最大的优势恰恰就是集中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诸多优点。它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护理、家政服务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模式。

  专业服务政府埋单

  家住南开区的张大爷两年前失去了老伴儿,一双儿女因为工作忙很少在家陪伴。和其他相对有些自闭的独居老人不同,今年八十多岁的张大爷乐观开朗,能说善谈。记者在市民政局老年病医院外见到张大爷的时候,他正拿着一台外放机,和其他晒太阳的老人们一起听京戏。

  张大爷告诉记者,虽然是独居,但自己一点也不觉得孤单。住院前,他每天都到家附近的日间照料中心和邻居们下棋、打牌,每个月会有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员到他家里帮助打扫卫生,一日三餐可以自己做,也可以找负责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司送餐上门,一顿饭8元到15元不等,送餐是免费的。“故土难离啊,自己家住惯了,周围邻居也都熟悉,要是让我搬到养老院,才会真的把我闷坏。”

  和张大爷一样,家住西青区的潘大爷也是虚拟养老院的受益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潘大爷的老伴一直卧病在床,老两口虽与女儿同住,但女儿也已年过六十,平时还要料理一大家子洗衣、做饭等家务活,长期下来多少有些吃不消。有时候,女儿外出办事,老两口就无人照料,有事还怕找不到人。时间长了,老人心里有压力,怕给女儿添麻烦,但去住养老院一时间又接受不了。

  成为“虚拟养老院”的入住老人后,潘大爷的生活一下子有了变化。想找人来做做卫生,老人只需要按下安装在家里呼叫系统上的“家政键”,不出15分钟,家政公司的服务人员就上门了。潘大爷告诉记者:“我们这些上岁数的人干这些体力活实在吃力,现在好了,我们有要求,就有专业的人上门服务,政府还给补贴,别提多方便了。”

  潘大爷口中的政府补贴指的是每月200元的养老服务券,其中包括通讯费和理发、修脚、做卫生等服务费,老人根据选择的服务支付相应的费用,如果一个月的服务券不够用,还可以“透支”,提前支取下一个月的服务券,而这些服务劵都是由政府出钱来埋单的。

  创新政策中的天津品牌

  记者了解到,为了鼓励专业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河西区通过各种政策扶持,以保证老年人特别是生活困难的老人和独居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从2007年开始,河西区就把老年人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合起来,为全区老年人建立了十余万份电子健康档案。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河西区委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家政、理发等服务。为了壮大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不少社区还鼓励年纪相对较小的老年人去探望年岁更高的老人,发展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组织。

  自2012年本市出台虚拟养老等相关政策以来,目前已有14家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为社区和居家老年人开设就餐配餐、家政服务等项目,或向有一定收入来源、能自行支付服务费用、迫切需要专业服务的老年人,按照养老机构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标准,入户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

  在今年6月揭晓的“中国十大创新社会福利政策”评选结果中,本市《关于开展养老机构社区延伸服务(虚拟养老院)试点工作的意见》榜上有名。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未来3年,本市还将再扶持30家养老机构向社区老人提供服务。

  居家养老模式仍待完善

  采访中,不少受访老人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向记者坦言,养老服务中最重要的是护理员的服务,但招聘护理员却是包括养老院在内所有提供养老服务机构共同需要面对的难题。

  孙兆元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签署正式聘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的单位,想要招到长期的护理员是比较难的。“根据院里的运营情况和成本核算,我们能给护理员开出的工资是3000多元,饭费全免。但因为缴纳了五险一金,能拿到手的也就不到2000元了。再加上护工的工作脏累苦乏,招聘起来也就比较难。”

  市民孙女士原来从事护理员工作,然而最终让她放弃工作的不是因为工资拿得少,而是工作“风险”比较大。“我之前照顾的一家老人摔倒了,家属刚开始不理解,非让我承担责任,让我垫付治疗费。虽然后来事情解决了,但我这心里总是担心之后再出现这样的事,家人也不赞成我再做这个工作。”

  在孙兆元看来,无论是养老院还是虚拟养老服务,软件建设都要比硬件设施重要。“相对于高大上的公寓楼或先进设备,老人更看重服务的细腻周到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如果能将投在硬件上的资金和补贴用在培训专业人员和补贴护工的身上,效果也许更好一些。”孙兆元对记者说。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这种“421”家庭结构的大量出现必然会给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带来很大压力。尽管虚拟养老这一创新模式的良好效果已开始显现,但如何让这一居家养老新模式走得更远、行得更好,还需在人力资本、管理规范等方面逐步完善。“虚拟养老”这一创新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地址:武汉市光谷大道50号
电话:027-50669662   15927200997 网站管理